2021.09.06
手搖飲也可以數位轉型!?
飲料店是台灣餐飲業近年成長最快速的行業,一年台灣人就喝出了千億產值,全台飲料店已突破兩萬家,台灣四處可見飲料店一條街,在一級商圈更是每走幾步就有一間飲料店,而全台灣飲料店密集度最高的地方,是位於新竹縣的新豐火車站周邊。車站方圓七八百公尺就開了45間飲料店(包含豆花店)。由於此為市場、工業區、住宅區以及學區,飲料需求市場龐大,因此開飲料店的風氣旺盛。在其他產業紛紛搭上數位轉型快車的同時,飲料店這個看似傳統且競爭激烈的產業,是否也有可以跟上數位轉型腳步的機會?
(一)公司簡介
遊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2018年成立的新創資訊公司,創辦人來自於資訊產業,擁有多年程式開發經驗,熟稔數位技術,遊隼除了提供資訊服務以及自動化生產方面的服務之外,另有開設一間手搖飲料店#t hash tea賀喜,並將自家之飲料自動化生產系統導入賀喜,除了方便收集產業第一線之使用數據回饋之外,亦利用降維打擊之方式將產業版圖由資服業擴張至飲料產業。
#t hash tea賀喜是一家非常特別的手搖飲店家,每日中午用餐的尖峰時刻,全店只需一位店長坐鎮,店長游刃有餘地點餐、收銀、製作飲料、包裝,所有流程一氣呵成,顧客無需久候即能享用所點取的飲品。
(二)轉型動機
1. 手搖飲市場過飽和
最直觀影響飲料產業之獲利因素來自購買數量,近年雖然外送產業有為飲料業帶來正面影響,但外送產業的分潤制度亦影響飲料店之獲利程度,故多數的飲料店家仍倚重從店面走過的自然人流,此舉自然導致人流熱絡如商圈、辦公區域、轉運熱點等地變成兵家必爭之地,以台北市捷運大安站為例,其地點為復興南路及信義路交界口,並為捷運紅線及棕線交界站,附近更有師大附中、大安高工等學校,每日人流量驚人,但復興南路信義路交叉口的三角窗店面,店租竟高達三百萬,且仍有飲料業者願意咬牙承租,而抱著如此心態的飲料業者還不在少數,導致飲料店的實際獲利其實有大部分都僅是拿去交房租。
2. 來客波動週期明顯,來客數量落差大影響人力配置
手搖飲店來客人流的尖離峰非常顯著,顧客多半會在用餐時刻湧入,以賀喜復北民生店為例,來客高峰集中在中午用餐時段至下午兩點左右,兩點過後客人流量大幅減退,若以傳統的人力配置,午餐時段前台至少要常駐四名以上的店員才能有效消化該時段湧進店內的客人,但其他時段其實僅需一人即可消化飲品製作量,人力配置影響成本甚鉅。
3.獲利結構及人力問題已是產業硬傷,數位轉型成獲利新破口
商圈、轉運站、辦公區域的高人流一級戰區必定會有多家手搖飲店進駐,大型飲料品牌紛紛插旗,但這些黃金地段除了店租高昂之外,眾多的同業競爭也瓜分了客源,導致獲利降低。人力方面,為了應付人流尖峰,業者除了將班表以時段重合的方式處理,讓重合的時間區段貼合人流尖峰之外,也會特別在尖峰時段安排較多人力以應付生產需求,但這兩種方式都會使人力成本往上攀升。若能利用數位工具針對獲利結構或是人力問題進行優化,就能改變飲料店利潤越來越薄的問題。
(三)轉型策略
1.選用適切數位技術
早期遊隼先採用機器手臂調製飲料,因機器手臂的活動範圍有限,其作業區域需要進行客製化,光機器手臂及工作區的建置成本就已超過百萬,再加上機器手臂在高速移動時,會導致杯中的珍珠、椰果及茶水濺出,若調降移動速度,又會延誤出餐時間,故果斷放棄此法。後將設計邏輯改為輸送帶的形式,硬體盡量採用現行市場公規,且輸送帶在同一平面上,克服了機器手臂飲品灑漏的問題,大大降低建置成本,同時也提升了產能。
2.結合專業領域及數位能力
由於遊隼的創辦人長期服務於資訊產業,熟稔數位技術,但本身之前未真正投入手搖飲產業,因此聘用已有手搖飲料店豐富經驗的店長,且此店長對於將數位技術導入手搖飲市場的想法相當贊同,亦即公司對於數位轉型的願景達成了共識,因此在進行自動化設備研發過程中,店長與技術人員方能一同協作,考量到工作人員實際操作時的實用性、方便性、舒適度等因素,將專業領域知識與數位能力相互結合,研發技術可行、財務可行、實作可行的解決方案。
3.優化生產流程,一個人就扛的住的流水線
流程方面也進行了優化設計。各種飲料的配方已事先輸入到自動化設備中,包括冷熱、冰塊多寡、甜度、飲料種類、加料種類等,賀喜會根據顧客的客製化飲料進行原料的重量的動態調整,例如正常甜、半糖、少糖要加入的果糖重量就不相同,茶飲加入的重量除了考量甜度之外,還要考量冰塊的多寡(正常冰、少冰、去冰)以及加料的部分(大小珍珠、寒天、椰果、甚至都加)。
店長在接受顧客點餐時,可在POS機上輸入顧客點選的客製化飲品,再用連接到POS機的印表機輸出此客製化飲品配方的QR Code貼紙,將QR Code貼紙浮貼於飲料杯身,將杯子放入自動化設備,設備掃描到條碼後即根據配方一一加入所需的原料,最後再由店長加入冰塊與封裝,即可完成指定飲品。因操作流程已極度簡化,僅需操作幾次即可上手,故不需花費時間培訓人力記憶每種飲品的配方、調製的方法,大幅縮短飲品製作的生產流程,並有效解決尖峰時刻需要快速出餐的人力問題,達到流程自動化,操作簡單化,大幅減少人力成本。
圖 1:飲料自動化系統出餐流程
(四)轉型方向與做法
1. 連鎖飲料店洽談未果,乾脆自己開一間
遊隼一開始曾與手搖飲店龍頭洽談合作,但此大型連鎖廠商對於新流程、新技術保持懷疑的態度,希望以無償的方式進行POC,導入有相當的難度。因此遊隼決定自己開設手搖飲店,先建立自己的成功案例,而企業客戶也不僅僅鎖定手搖飲店,而將餐廳業者視作潛在的企業客戶,任何可以擺放汽水機的餐廳,也都可以擺放手搖飲的自動化設備。
(五)利害關係人之角色
1.資服業者的降維打擊
本案的陳執行長擁有傑出的數位技術能力,數位轉型皆由陳執行長與公司主管、工程師團隊負責,等於從資服業跨界餐飲業,擁有比典型餐飲界更優異的數位能力。除此之外,也由於資服業者的背景優勢,在軟硬體的維護上也不須假手其他外部業者,單靠公司核心團隊即可順利進行疑難排解,硬體層面也多採用市面上能夠輕易取得的大量製造產品,在軟硬體整合上的設想相當周到。
(六)轉型成效
1.生產流程加速
以前傳統的手搖飲製作一杯飲料到封膜上蓋大約需要一至兩分鐘,而採用自動化系統之後,平均一杯飲品的製作時間約為30秒,且由於自動化設備在原料配方已進行過標準化調校,品質比傳統手搖更穩定,不會出現喊出相同甜度但喝起來就是有差距的問題。
2.建置成本降低
其實前期的遊隼導入過調製飲料的機器手臂,但機器手臂的造價相當而貴,後來採用的自動化系統在建置成本上,比機器手臂調製飲品的作法便宜許多,成本僅需要機器手臂的七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之間,而且在尖峰時間的生產量能也足夠穩定,不會發生以前因為要快速生產而調快機器手臂運轉速度,結果造成機器手臂將飲料潑灑一地的慘況。
3.節省人力
由於手搖飲料店的來客尖峰與離峰工作量差距甚大,原本在尖峰時段的人力評估,會需要四名店員才能應付飲品製作,而採用自動化系統後僅需一名店員即可應付製作需求。在人力的成本上直接省下接近75%。
(七)案例啟發
1.其他生產流程仍待優化
遊隼後續將持續利用全自動或半自動化的系統優化人員的備料與前置作業,有效利用員工因備料或是準備材料時的等待時間,優化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遊隼的陳執行長提及「我常看員工在煮珍珠的時候,專注力都只能放在攪拌珍珠上,如果這個步驟可以優化呢?或是我們的茶剛煮好之後,員工必須等待茶湯冷卻之後才能裝填,那這段等待時間除了服務客人之外還能做什麼?這是我們的下一個課題」
More
2021.09.03
聯合夥伴打造 AI/雲端產業生態系,CloudMile萬里雲為十數種產業建立數轉成功標竿
文/徐知誼 圖/萬里雲提供 協同編輯/謝淳羽
無論是疫情使然,還是數位科技的發展衝擊,對企業而言數位轉型已經成為全球產官學研一致公認的必然趨勢,尤其在未來無所不在的網路連結世界裡,企業唯有透過數位轉型,有效的利用數位工具,才能掌控最細膩的顧客需求變化,並提供相應的服務與應變能力,協助客戶解決問題。AI與雲端服務供應商CloudMile萬里雲,自從2017年與Google Cloud一同完成第一起AI導入傳統產業的成功案例以來,已在超過10種以上的不同產業裡讓長年累積的數位轉型經驗與成果落地開花。圖說:CloudMile萬里雲,萬里雲協助企業透過IT現代化、商業模式數據化與AI科技導入
公司簡介萬里雲是間專精在AI及雲端服務技術的公司,透過雲端、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結合,CloudMile 萬里雲已協助許多企業展開從IT架構現代化到商業模式數據化,再到商業解方AI化的完整數位轉型之旅。「與傳統普遍的運算導向式服務不同,萬里雲專精於資料導向式服務,進而將資料變成企業核心業務的成長養份以及數位轉型的催化劑」。萬里雲創辧人劉永信表示:「萬里雲是全臺第一家、也是唯一家獲得Google Cloud MSP雲端託管服務供應商認證的菁英合作夥伴,目前全球GCP MSP菁英合作夥伴也只有36家。」他進一步表示,為了徹底發揮「雲端數據無國界」在策略佈局上的先天優勢,萬里雲打從成立之初就決定放眼國際市場,公司營業範疇也順利從臺灣一路擴展到香港與新加坡,累積客戶數超過400家,如今更進一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設立據點。該公司所服務的產業從直播、網媒、遊戲與電商,一路橫跨至醫療、交通、旅遊、金融、高科技、半導體、房仲與零售等10多種產業。
轉型動機數位轉型是個沒有終點的旅程,COVID-19只是催化劑深諳臺灣在地企業數位轉型的需求。創辦人劉永信表示,「數位轉型沒有終點,也無法一步到位,它是個持續不斷的旅程。」企業要加速生產速度、節省成本、優化服務,都可借力數位轉型,但苦於先前數位轉型在各家企業中並未被列為重點執行項目,導致企業的數位轉型進程牛步,但因為COVID-19疫情爆發,分流上班、居家遠距上班等新型工作模式因疫情而被迫執行,企業紛紛重視起數位轉型的必要性,故才開始認真審視公司內部有哪些地方可望優化或轉型。
轉型挑戰企業高層都聽過數位轉型,但不知從何轉起創辦人劉永信提到,數位轉型是從Why到How的過程,而引導客戶從為什麼要數位轉型到如何數位轉型的過程是困難的,曾有不少公司高階管理者找上萬里雲,告訴萬里雲他們公司想進行數位轉型,但深入詳談之後發現其實自己不了解自己的產業應該從何處開始轉型起,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公司可以在哪些地方進行轉型。可見數位轉型的迫切性在企業高層的認知裡已有一定高度,但企業高層對公司的哪些地方可以進行數位轉型,卻不見得清楚。
轉型方向與做法商務與技術的完美搭配,聯合客戶與夥伴共推數位轉型令人好奇的是,一家創立至今僅4年多的新創公司何以能成功吸引超過10種產業的青睞?對此,劉永信回應表示,這是因為萬里雲擁有商務與技術完美搭配的強大優勢所致,這也成了新案子得以成交、客戶問題能夠解決、公司因而獲利的強力後盾!由於資料流動性是企業數位轉型是否上軌道的判斷指標,所以萬里雲會以帶動客戶資料流動性作為重點工作,以便加快企業客戶上軌道的腳步。此外,萬里並為客戶提供Hybrid AI功能,這讓企業不論在雲端、地端、混合雲或邊緣運算,都能部署AI或機器學習,進而能兼具高彈性、高擴展性、高效能與高安全性地完成關鍵模型的訓練。
利害關係人之角色以Google Cloud為發展基礎 讓客戶的數據說話身為全台唯一一家Google Cloud代管服務供應商,萬里雲主要還是仰賴Google以及Google Cloud為服務基盤,但在Google的基盤之上,萬里雲利用數據分析為數據帶來價值,並從多種多樣的數據流中尋找關聯性,甚至替客戶找出可行的新商模,假若客戶的需求除了雲端、數據分析、AI之外仍有其他程式面的需求,萬里雲亦可代為引薦其熟識且能力可行的資服業者共同協作。
轉型成效「AI +雲端」雙管齊下,萬里雲客製化成功案例效益見分曉為協助企業實踐數位轉型的每一步,萬里雲祭出「AI +雲端」雙管齊下模式的數位轉型顧問服務。在雲端方面,萬里雲提供從策略諮詢、實際導入到整合優化等一站式雲端託管服務。在AI方面,藉由AI模組建置與機器學習訓練,提供更深入的商業洞察與業務預測。此外,萬里雲並自行開發MileLync,能將多雲環境整合在單一管理平台之下。多年來,萬里雲成功協助許多客戶推動數位轉型之旅,以傳統產業為例,紡織大廠,也是全臺第一家導入機器學習的紡織企業和明紡織便導入萬里雲的TensorFlow深度學習及GCP技術,用機器辨識取代耗時費工的人工布料辨識,成功將提供樣品布的時間從1.5-3個月縮至2-3天,新品設計的上市時間也從1年縮短至9個月。而身為全臺最大料理平台的iCook愛料理則是為了提升使用品質,並接納更多用戶,而導入萬里雲的CloudFlare Firewal、CDN、DNS、邊緣運算等技術,經由萬里雲的協助,iCook成功讓資料的載入速度提升超過20倍,並能儲存75%以上的快取流量,還能有效防止DDoS攻擊,讓iCook能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全臺前五家使用Partner interconnect合作夥伴互連網路的業者鉅亨網的需求來看,因雲端面採用K8S而面臨費用高、功能選擇少的困擾,於是導入萬里雲的GKE、GCE、Cloud SQL與Stackdriver等GCP服務,成功節省超過一半的成本,並提升效能超過40%。而以拓展東南亞及歐美市場為主的手遊公司奕樂科技,為了讓玩家擁有更順暢的遊戲品質,採用了萬里雲的一站式雲端服務、GCP服務、CloudSQL,順利的讓維護成本降低四成,並達到幾乎無需停機維護,而且機房建置及維運成本降低30% -40%,人力成本也減少60 %。萬里雲的資訊服務擁有跨界整合的特性,能將數據及雲端服務依照客戶需求予以強化,以房仲業者信義房屋為例,信義房屋為了提供客戶線下地域的資訊整合,以利客戶有效找到符合自己條件的物件,便導入萬里雲的Google Maps API系統,並以此系統提供超過千萬人次服務,1秒即媒合分店、需求派件的智慧服務,後續更將此納入其數位智能中心,預計展開為期四年的數位發展計畫。而在華人直播市場佔有領導地位,全球超過4,000 萬註冊的17 Media,則導入萬里雲的Google K8S Engine、BigQuery、CloudMile一站式雲端服務,成功解決軟體發佈週期的問題,讓開發週期速度提高8%,能提供用戶更多的服務。
案例啟發不可諱言,數位轉型成敗的最大關鍵,莫過於企業主事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思維模式。然而,不同產業的數位轉型絕非方案/服務商單方面所能推動得起來。劉永信鞭辟入裡地闡述道:「數位轉型必須同時結合萬里雲的AI 雲端技術與客戶端的Domain Know-how領域知識,雙方相輔相成、一起推動才會圓滿順利。」他並且堅信,在開放的AI國度與雲端時代裡,商業模式應採加法策略,取代傳統流血競爭的減法策略,透過合作夥伴的集結與合作,共同打造出能發揮1+1大於2加乘效果的雲端/AI產業生態系,進而為企業數位轉型列車灌注能奔向無限未來的源源不絕動能。
More
2021.09.03
本土品牌歐都納 啟動轉型計畫迎向全球商機
文/鄒淑文 圖/歐都納提供 協同編輯/林欣曄
提起戶外運動,大家對「歐都納」一定不陌生,舉凡從上山到下海、從運動到休憩、這個土生土長品牌商品應有盡有。「歐都納」可以說是台灣運動紡織品牌的縮影,全球運動衣品牌很多都來是MIT,像是登山防寒衣、衝浪潛水、瑜伽衣等關鍵材質都來自臺灣,歐都納的EVA發泡海綿也是其之一。
公司簡介台灣早期的登山設備都是國外品牌的天下,當時進口代理品牌並不多,且價格高貴。鐘愛登山及戶外運動的程鯤董事長打破這個局面,從國外看見龐大的休閒商機,且國民所得漸高,得力母公司山王工業在研發製造能力,並於1984年自創「歐都納ATUNAS」品牌, 1987年自山王工業獨立出創業「歐晉企業」,成為台灣第一家本土運動品牌。山王工業以生產EVA發泡海綿為主,並開發各式救生衣、衝浪板、浮板及海灘拖鞋等水上器材,曾在1980至90年代達到全球衝浪板及海灘拖鞋出口量第一。2000年創辦人程育才以及現任董事長程鯤將「山王工業」、「歐晉企業」「歐都納山野渡假村」整併,正式成立歐都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都納),成為台灣知名全方位戶外休閒品牌。專營專業性機能服飾、登山露營、休閒旅遊、水上用品等。
轉型動機環保潮流疫後商機加溫 巿場快速變動中從掌握關鍵技術到開發自有戶外休閒活動系列品牌,「歐都納」三個字也成為戶外玩家的心中值得信賴的品牌。歐都納開發的「發泡產品」是戶外休閒、瑜珈、水上活動、水上救生、運動護具重要的關鍵材料。除了供應歐都納自有品牌的水上、fitness系列外,也是全球瑜珈健身、水上浮具、運動防護等品牌廠重要供應商。在發泡事業群的業務中,有大約八成的業務來自海外或間接出口的OEM、ODM。歐都納得力於掌握關鍵技術,研發出打破低階競爭、開發出許多利基優勢的商品,但氣候變遷及疫後消費行為改變,品牌大廠苦思如何迎上趨勢潮流快速推出商品。而在服飾類,例如夏季的涼感、冬季的輕量保暖設計外,全球戶外產業的趨勢更在乎與自然共生共存。程鯤認為,下一個巿場在環保及抗菌產品。早在2014年,歐都納在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的輔導下推出,台灣首件碳標籤認證服飾「綠森林防水透氣系列」,藉由盤點查核的過程,從廠商製造、到門店銷售、到辦公室間接人員的能源使用,以及消費者購買後的洗滌注意事項等等,檢視每個可以節能的環節,而在2017年時也提出改良第二代產品,「當時的目標是希望節能3%,結果做到平均節能14.7%」。今年程鯤再度看到環保防疫大趨勢,從生產流程及O2O著手,啟動轉型計畫,上市時間更準確、快速迎向巿場商機。圖說:歐都納推出第二代商品較第一代減碳達8%~15%轉型挑戰產線標準化程度低 生產週期難縮短轉型的第一步就是縮短生產週期,品牌行銷總監程瑩如表示,歐都納海綿發泡產品80%以上是供應全球大廠,20%供應歐都納自有品牌。過去工廠原料進料、磅料、試料都依靠紙本管理,常發生庫存紀錄不一致的問題;現場人員操作標準化程度較低,需倚靠老師傅經驗,導致誤差與異常率高,除了產生重修成本外,會面臨不良品肇因無法追溯。另外,受到疫情期間缺工、缺櫃等影響,一些進出口的貨物產生許多延遲狀況運費大幅攀升,而受原物料漲價影響,不管是製造出口或是進口成品,都受到許多價格波動。種種成本積壓,造成生產成本愈來愈高。
轉型方向與作法生產端導入精實管理 減少流程 有鑑於此,歐都納決定從產線自動化及研發數位化兩條軸線並進。在工廠生產方面:2012年歐都納導入Oracle的ERP系統來協助進行物料管理,包含原料採購、進出料、庫存量等資料數位化建檔,達到系統性的分流,管理者能清楚了解倉管實際全貌。在發泡材料工廠的管理方面,歐都納首先導入精實管理(Lean Management),精簡生產過程中的工作流程。雖然現階段仍仰賴人工手動抄寫參數、線邊報工,尚未透過機聯網達到製程參數、各站生管紀錄自動回饋,但歐都納已經開始著手建立標準流程,將數據採集制度化,先讓第一線作業人員培養建立數據庫的習慣,以利後續數位管理系統導入的落實應用。 同時,歐都納將製程參數逐步數位化及模組化,包括溫度、濕度、時間等,減少人為經驗操作造成的誤差,目前發展階段,將實驗數據與品質去做交叉比對,找出影響品質的關鍵因子,同時回饋至產線將製程參數最佳化,提升良率以及產品精度,減少客訴。3D數位建模 縮短開發設計時間在服裝類開發設計方面,歐都納與紡拓會以及紡織研究所合作導入智慧生產供應鏈服務,從新產品的企劃開發,即導入需求設計及數位版型研析。服裝設計部總監林盈恩表示,透過數位打版、3D服裝模擬系統等數位工具,將各工段參數數據化,服裝設計的允差值也比2D更精準。未來透過3D建模,蒐集各地區消費者的身形數據,可以找出最適合消費者的版型,減少尺寸不合造成的庫存風險、更縮短商品開發時程。另導入即時監測製程管理系統,透過打版製樣到小量生產的產線,可視化追蹤管理及問題預警,提升產線上下製程的溝通及管理效率。期間所有訊息皆會回饋至BOM表,供管理者進行決策與快速應變,能降低生產管理成本3%~5%以上。未來亦規劃導入商業智慧(BI),以數據資料庫為基礎進行分析,例如結合ERP訂單資訊系統後亦可進行客戶交期管理,利用歷史數據輔助排單,達到縮短交期、報價合理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利害關係人歐都納除了導入Oracle的ERP外,2020年更加入適着三維科技(TG3D Studio Inc.)三維款型開發與數位製版技術,建立新品相關細節組成、款式廓型機械圖、輔料元件、尺碼等產品規格履歷,將款式數位化資料整合,並透過數位協作與3D服裝模擬元件、仿真人體試衣,進行布料、尺寸快速反應與修正。專業運動機能多樣少量,會應用到許多加工程序,歐都納與上游代工廠合作,運用自動化排版、雲端馬克等數位化生產模組,提升生產效能,同時結合自動模板縫製、高效輔具等自動化工序模組,提升技術層次,強化單機自動化生產效能,穩定品質。圖說:2014布羅德峰Broad Peak,8051m台灣首登成功,身穿著歐都納保暖登山衣
導入成效程瑩如強調,歐都納發泡工廠端的數位轉型仍處起始階段,但未來希望透過Oracle系統逐步將各節點的資訊流串接,未來數位化管理一旦建置完成,即可快速縱覽工廠營運全貌,建立完整的生產履歷。將來一旦發生瑕疵、客訴時,即可快速回溯找出肇因,做即時改善;同時也連帶效益:包含提高產品良率、生產效率、材料使用率,減低餘、廢料產生。而服飾設計開發流程在導入數位打樣效益已逐顯現,估計約可減少20%溝通時程,並降低30%來回製樣、修樣的成本,同時也是愛惜資源的一種體現。
案例啟發戶外運動服飾用品開發,需考量眾多機能性功能,若新商品推出後無法得到消費者青睞,廠商需面臨滯銷的庫存壓力;加上台灣內需市場小,採少量多樣生產,產品開發費用高居不下,歐都納從數位工具蒐集消費數據、並挖掘背後的價值,對企業經營相當重要,也讓後進市場者難以超越。
More
2021.09.03
紡織貿易轉型變身 寶今二代衝數位成效
文/桂思強 鄒淑文圖/卓建源 協同編輯/林欣曄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經濟抬不起頭,各行各業的統計數字均難以亮眼,尤其紡織業一年多的冰凍期,在冷颼颼景氣下,亟需找尋新契機,契機就是「數位轉型」;積累近30年經驗及布料樣品的寶今實業,也在疫情衝擊及第二代接手下,勇健踏出數位轉型關鍵大步。
公司簡介成立1994年的寶今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今實業)以生產機能性布料為主,早期生產各式布料應用於不同產業,包括寢具家飾、名牌時尚、戶外休閒等。近年開發特殊機能布料,主攻中高端運動休閒市場,產品線轉向利潤較高的環保機能、滑水滑雪衣、戶外休閒運動衣巿場等。公司資本額800萬,2020年營收1.3億,平均利潤落在10-15%間。面對全世界的成衣廠,從溝通布料樣品、成衣樣品、確認下單等一連串流程,幾乎就是全球比價過程。從開發、抽紗、染整等,整合台灣上中下游紡織業廠商,形成由各種原料廠、貿易商、成衣廠、品牌商等產業鏈。寶今實業與大量紡織貿易商一樣,在過去的30年循以上述模式,成就了台灣紡織業外銷的主要方式。
轉型動機與挑戰感應新時代來臨 亟需蛻變及成長寶今實業經營布料種類多樣,但以機能衣為主,種類包括Nylon & Polyester長纖、短纖、環保紗、彈性纖維、棉、混紡 超撥水、吸濕快乾、抗UV等。全新布品開發往往需時在半年以上,過程中貿易商往往得面臨「庫存的壓力」及「製作過程的耗損」二座山頭壓頂。庫存壓力來自初期品牌商或設計師會先嘗試小批出貨,探試水溫,若巿場反應不錯才會大量下訂。但貿易商為了因應不同訂單需求,得事先備存大量的布料,從訂單到正式出貨經過的一年半載,貿易商必須吸收過程中布料價格及匯率異變動;加工過程也經常出現耗損或錯誤,一個印花不對稱,整匹布料就得重來,這些風險都讓貿易商無法提升利潤。產業鏈線性作業 改多角對話溝通創辦人暨總經理謝清祥提及,疫情衝擊、新科技的掘起,寶今實業也體認到多方溝通、訊息快速往來、產業鏈之間不再是以往的線性作業,而是多個角色同一空間的多方對話。傳統產業不能再躲在產業鏈內,做著熟悉而被動的生意,不能只是靠參展拓展商機,不可能再像創業初期,一個皮箱就可以帶齊所有樣品。現在是資訊通透的生活,網路帶來的訊息革命,過去可能被視為敏感的產業資訊,可能需要透過各種道電話、親訪等方式,在過去沒有人脈,就是沒有錢脈;拜網路時代的開放,商情資訊不再像以前難以搜尋,產業鏈內原本互不接觸的彼此,也開始在新環境催促下展開新的探索及合作。
轉型策略培養二代接班 帶動企業轉型「傳統產業數位契機,往往從第二代開始。」寶今實業謝清祥引領家族成員篳路藍縷、一路奮鬥。謝清祥有感而發,第一代想做,但往往不知從何下手?第二代的資訊能力強,有全新的觀念,應該放手全力支持。謝清祥早有先見之明,培養二代謝采庭出國留學,強化語言及企業管理能力,把傳統貿易業注入創新思維,二代接班後的第一步就是「成立官網」、「優化ERP」,目前寶今實業內部無資訊專業人員,ERP軟體建置委外包軟體,並借助外部專家來協助導入系統及輔導內部轉型。圖說:寶今創辦人謝清祥無縫接軌二代謝采庭
轉型方向作法導入ERP工具 控制庫存提高毛利謝清祥以原料來說明,表示近年以長纖發揮了淋漓盡致的「機能」設計,多面向的考量及含括各種應用,要了解「人」的機能需求,兼顧「環境」 影響的機能,所形成「穿著」的機能;因為運動機能布料多為貼身衣物,機能重點在於可內外雙向處理,向外排汗,向內透氣;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這些都需要加層加工,才能完整展現機能。因此,一匹布料需要經過多重加工,從織胚、染整、印花、後加工、驗布等多道程序。也就是一張生產訂單,有時可寫下多達10種以上的細節,若照過去OFFICE 系統,查詢相當困難;寶今實業自2016年導入ERP系統,建置完整記錄資料。謝清祥表示,「把資訊統整轉成數位化之後,形成一本葵花寶典」。系統記載著公司的產品資訊、生產記錄,每道工序,方便未來查詢快速且一目了然。數位化如葵花寶典 減少庫存壓力及耗損第一階段導入ERP後,目標先建立基礎的布樣系統資料庫,以及一段加工的流程輸入。在此階段,庫存控管及多段加工的資料建立還是仰賴紙本;謝清祥在2020年進行第二階段e化系統、優化ERP系統功能,增加多段加工流程的輸入流程。一次解決訂單、布料、工廠管理,查詢流程更臻完善。謝清祥表示,尤其在疫情之下,全球商業急凍,人員流動幾乎停擺,人們運動量減少,客戶無法來台,不斷緊縮業務,以外銷為大宗的紡織業,在見不到客戶,無法眼見手摸為憑之下,數位化的解決方案勢必提上日程。2018年寶今實業同步建立官網,並於2020年與台灣通用紡織合作,串接官網內容建立數位櫥窗。
利害關係人天心資訊ERP系統:寶今實業ERP、最初外包給個人工作室工程師所寫的,但因為功能、需求不斷增加不敷使用,最後改採用天心資訊(Attn)的ERP系統,天心資訊目前也協助寶今實業在客服端可適時的提供服務解決使用上的任何問題。
轉型成效簡化輸單流程及人力 預計降低10-15%管理成本 謝清祥表示,整個生產流程的庫存紀錄數位化後,直接效益反應在人力的開銷及出單的速度,不僅省下一個KEY人員,對客戶的出單速度加快一倍。以不到10人員工的寶今實業而言,這些成本的反饋不僅表現在節省人力上,更帶動全公司數化風氣。傳統ERP是資料庫記錄的形式,純文字敘述無法滿足於紡織業,尤其是布料的細微差別,僅能做為內部資料記錄及統計之用。寶今實業深知數位化必須有更多、更深入、更全面的設計,方能有效去化庫存,減少疫情下溝通障礙,未來將逐步規劃優化系統、整合更多資訊工具、串接上下游產業鏈。此外,也需要更多管道讓別人看到自己,除了建置官網外,更需透過不同平台曝光宣傳公司。上一代胼手胝足的努力,面對客戶要求使命必達的精神,也是下一代的榜樣。數位轉型之路沒有盡頭,只有永遠在路上,持續在業務面的數位化深耕勤作,必然帶來收穫及成果。
案例啟發培養二代接班 迎接品牌商業模式傳統貿易商意識改變,若沒有正確的決策及人力的驅動,難以跨出大步。寶今實業第一代用心培養二代接班,並放手翻轉傳統營模式,決心投入數位化行銷及管理,透過二代轉型、帶動企業轉型。中小企業轉型人力有限,借助數位顧問協助轉型,讓傳統產業趁此機會可以自我檢視,尋找下一步成長機會。從更快速的營運決策中開拓新的營運模式,迎向新品牌商業模式。多年來紡織業的「機能」不斷翻新,經由國際大廠多年的「錘鍊」,寶今實業累積雄厚實力;隨著產業環境的丕變及嚴峻疫情,寶今實業的轉型也為紡織業帶來新的翻轉及契機。
More
2021.09.03
扣件業的績優生 數位力驅動三星科技未雨綢繆
文/桂思強、鄒淑文 圖/卓建源 協同編輯/林欣曄
一向被譽為「小兵立大功」的台灣扣件產業,在全球出口占比中的確不容小覷,一個要能扣住時速70、80公里引擎及輪胎的螺帽、螺絲關鍵零件,品質要求上更是一點都不能馬虎,並能獲得汽車大廠百分之百的信任!身為全球汽車大廠的重要供應商的三星科技以數位力驅動組織發展,不管製造及研發都是「超前部署」的績優生。
公司簡介放眼望去三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星科技)的廠房,聽不到想像中機台快打螺絲,隨意掉進大鐵桶的吵雜聲,地板出乎的乾淨明亮,再仔細看一排排研磨著銅板大小的螺帽模具及各式加工機、檢驗機都印著三星的LOGO。三星科技不僅是全球汽車螺絲螺帽最大生產廠商,更還是模具設備、檢測設備的開發商、65%以上設備外銷或供應同業。全面整合上中下游的三星科技生產高值化的鋼鐵螺帽,供應來自全球各地的主要汽車大廠、包括BMW、賓士、Volvo、Audi 、Homda、馬自達等。公司產品項目有扣件、模具、機械設備與線材盤元,其中扣件產品主要分為三大類,包括螺絲、螺帽、華司墊片等產品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螺帽製造廠。接單產製解決庫存 位居全球最大生產商三星科技以優異設計及加工能力,且兼具數位創新並維持高度的技術自主,故得以擺脫削價競爭代工的宿命。同時高達九成的螺絲帽產品為自行設計研發,採客製化的生產製造,目前已擁有共有百件以上專利。也因為採取接單產製,不僅沒有庫存問題,其製程數位力及高精度模具設備,穩坐扣件生產的龍頭地位。
圖說:三星科技高達九成的螺絲帽產品為自行設計研發
轉型動機發展高值化產品 專業客製及智造能力同屬車用螺絲,但用在保險桿、底盤、避震器、車體及內裝螺絲卻都不一樣,其中不乏特殊的扣件,如果是一般螺絲帽,容易被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以低價搶單,因此台灣扣件產業都在積極轉型,區隔市場,爭取高值訂單,也就是少量多樣生產,對於品質的要求,甚至製造能力,都要符合國際接單標準。三星科技資訊部主任駱炳堯表示,由於每家車廠的要求及規格不盡相同,要因應扣件高階產品及複雜零件的精密要求,除了傳統的鍛造成型製程,很多的產品需要二次加工,甚至多次加工,若將這些製程委外處理,不管是品質或交期都難以管控。
轉型方向強化數位力 從製程到流程程程把關要穩住比同業至少五年的競爭優勢,獲取製造的最大利潤,三星科技需朝技術自主、設備自產邁進,並做好成本管控,掌握最大產能及良率。因此,三星科技從扣件產業製造的技術、產線設備到工廠智慧化等應有的配備,完全由三星科技自主研發。根據統計,2019年三星科技的研發支出近2,900萬元,研發重點以自製且符合客製化產品要求的設備及儀器,具備多樣加工設備、降低製造成本;對內則擴充及改善扣件製程,快速反應客戶及市場需求。
轉型作法九成以上設備自製 一條龍的製程能力目前三星科技編制有資訊系統、模具及機械三個研發單位,負責發展公司所需的各項設備。配合模具的複雜加工工序,近年來陸續設立CNC車削製程,並逐步引進鑽孔與研磨等設備,同步熟化二次加工之製造技術能力,提升競爭力以爭取更多訂單。其中較具階段性成果有棒形扣件分檢機、線性送料系統及3pcs組立機。在快速正確回應客戶需求方面,三星科技是利用資訊技術持續進行流程改善提高營運效率;而在工廠管理電子化方面則是,即時掌控品質狀況並建立完整生產履歷。打造資訊即服務的企業文化 善用資訊改善流程微軟執行長納德拉曾說:「未來,每家企業都是科技公司」。在數位化時代裡,沒有一個產業能夠置身事外。三星科技雖為製造業,資訊服務能力在一般傳統產業之上。駱炳堯強調,導入數位工具不是了要數位轉型,而是靠數位力驅動每個階段,這就是三星科技的數位文化。目前三星科技員工人數約1,500人,其中資訊部15人,比例為1%,看似非常精簡的人力,事實上是將資訊人力打散到各部門中,公司鼓勵各部門設置資訊人員,唯有深入業務確將數位結合作業流程,解決該單位痛點需求。由於三星科技九成生產設備自行研發,研發人員必須直接進入產線運作。親身體驗如何在嘈雜、油污的環境,讓系統植入產線中又不妨礙正常操作。數位力深植各部門 推動企業整體數位升級除生產線外,各業務部門及財務行政部門亦推動數位升級。例如,業務單位可以應用雲端整合客戶報價,出貨單增加作業效率,財務單位又可以將流程標準化,減少重複繁雜作業。駱炳堯表示,資訊部負責推動企業整體升級,讓數位力深植到從各部門,15年來也就造了「資訊即服務」的企業文化。
圖說:三星科技工廠管理全面電子化,即時掌控品質狀況並建立完整生產履歷
利害關係人與工研院及產學合作 發展精進的檢測及數位產品三星研發技術自主、設備自製、扣件產線需要的生產、檢測設備及資訊系統,幾乎都能自製研發,除了主要製程設備外,光學分檢機及量測儀是三星科技多年來在產線檢測的投入成果。此外,在多年的研發軟體基礎下,三星科技也與工研院等外部單位合作,投入模具開發數位化研發系統,將模具開發時間縮短至三天,這項系統將在經濟部技術處補助下,發展成平台推廣給模具相關業者使用。
轉型成效產能超車同業 65%自製模具設備外銷回顧三星科技在1968年即已研發出第一代高速螺帽成型機,每分鐘可製造400多顆,產能是同行的20幾倍,也因此獲得全球汽車大廠的訂單青睞。直至目前、三星科技自產的研發設備,除了提供廠內扣件生產使用,有65%長期供給海內外客戶使用並外銷至同業。更是業界中少有能全面整合上中下游的扣件生產廠商。在三星科技生產的扣件中,所有產品都需要模具,模具開發人員40多位,仍有一半以傳統繪圖、簡化換模作業,三星科技累積多年研發技術引進模流分析軟體,投入模具開發數位研發,規劃結合政府計畫發展平台,預計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建置。模具開發數位化 開模時間省一半這項平台將模具從設計、試模、修正到正式開模的過程數位化,搭配模擬技術,可降低過去模具反覆修正的時間,縮短開發時間。例如,很多模具校模動作需要在現場,數位化之後新產品開發時間由21天縮短為10天。減少現場校模次數從7次減少為3次,成型更換產品規格平均7天縮短為4天。數位化之後的設計參數可以儲存,這些數據可以便於日後查詢、修改等,短期效益,可以縮短開發時程,長期效益,累積模具開發數據,建立知識庫,三星從製造業轉型資訊服務業。
案例啟發資訊研發力強 跨足數位模具模擬軟體在全球智慧製造及數位轉型的浪潮下,台灣各產業都想轉型升級,三星科技能全面整合上中下游、投入研發、讓技術自主,以最佳流程、一貫化作業生產高值化的鋼鐵螺帽。這些多年資訊開發經驗,跨入數位模具開發系統,除了縮減模具開發流程、未來還可以藉由數位資料庫,協助同業加快開發速度、爭取先機。由下而上共同推動 創造數位即戰力文化 資訊即服務的企業文化,主動帶領各部門轉型。由下往上的連動,數位力滲透在各單位間,優化營運流程。而上層管理重視數位化、培養員工投身螺帽產業,並且相繼茁壯、共同形成國內堅實螺帽產業鏈,奠定永續經營契機。
More
2021.09.03
從數位轉型出發 逸祥國際朝紡織2.0邁進
文/桂思強 鄒淑文 圖/卓建源 協同編輯/林欣曄
新冠肺炎疫情打趴了全球經濟,封城、社交隔離等,各行各業供應鏈大亂,人員流動急停,客戶來不了,業務出不去;以外銷為主的紡織業,見不到客戶,傳統業務手法面臨改變,在後疫情之下,有什麼方法,可以與客戶有效溝通?逸祥國際流程及行銷上大轉變,可說是紡織業邁向2.0的典範之一。
公司簡介成立於1976年逸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祥國際),現由第二代林倬立接班,目前員工人數100人,資本額為7500萬,主要業務與國內紡織廠合作開發各式新穎、高價值的布料產品,同時於柬埔寨設立成衣廠。既是台灣專業紡織製造、也是成衣貿易商的逸祥國際透過供應鏈垂直整合優勢,成為全球超過14個國際品牌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賣了40年的布料,又擁有自己的成衣廠,逸祥國際三年前跨入自有品牌。創辦人林碧珍在一場英國客戶生意洽談上,看到客戶為了運動,提著大包小包的進來。當下興起能『一衣到底』的運動服想法,不僅能夠早上運動、白天上班、晚上還可以跑趴的運動服飾品牌:「Jinnie L.L.」。目前在台灣已有二家門巿,不少名人都是Jinnie L.L.鐵粉。圖說:逸祥國際股份成立運動服飾品牌「Jinnie L.L.」
轉型動機與挑戰少量又多樣 大又快怪的時代來臨對於像逸祥國際有布料、有成衣產品、又自有品牌的紡織業者來說,面對與全球品牌及成衣廠客戶,早已意識到紡織業市場環境變遷正加速產業更迭,客戶及消費者早已走入數位世代,紡織產業遲早需適時導入數位工具,以因應瞬息萬變的世界。逸祥國際總經理林倬立尤其強調,這是「大快怪」的時代,品牌要做大,新品開發要快,展現內容要怪,機會到處都有,進入數位時代更要展開多方觸角。紡織業最常被視為夕陽產業,但人們對於衣服的話題永遠不斷,潛在客戶在哪?可以用什麼工具或管道曝光自己、至關重要。圖說:逸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現已由第二代林倬立接班
軟硬體建置成本高、整合上也不易逸祥國際早在十年前開始資訊化,當時由簡單的訂單管理系統開始,記錄訂單本身的數據,但僅止於記錄,沒有其他應用或衍生意義。直到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合作,開始建置ERP系統,同時配備專業相機,可以將布料或成衣的照片存檔,將資訊化範圍拓展到訂單之外,加入布料成衣存檔。但ERP功能雖專業但有學習門檻,無法批量處理,不足以應付網路時代客戶對於少量多樣變化快的需求。自從微軟Office 365網路版推出後,逸祥國際也藉由雲端化,讓用戶以在處理商務應用的所有大小事宜。另一方也透過Vital CRM 的導入,建立客戶管理流程SOP,將巿場重要的資訊提供給業務分享給客戶。但兩者軟硬體建置成本偏貴,整合上也不容易,形成資訊孤島,成效難以擴散出去。
轉型策略巿場行銷變化快 生產作業卻冗長紡織產業一直存著繁雜低效的工作荷載、冗長的作業流程及溝通成本、影響接單及產品上巿能力。如何減化作業流程、縮短布品研發及上巿時間,行銷思維如何轉變,都是紡織共同面臨的挑戰。隨著快時尚巿場的來臨、正在崛起的中小品牌、個人設計師等,或隨著年輕一代的品牌採購人員陸續竄出巿場,這些新世代的想法很可能在未來顛覆紡織業的採買模式?如何投其所好?產品走出差異化、擄獲消費者的心,在在挑戰逸祥國際。
轉型方向作法簡化流程效率、數位行銷並軌並進林倬立表示,紡織業雖稱夕陽產業,但加了科技、數位力就可能成為朝陽產業。腦筋動的快又善用數位雲端的逸祥國際在轉型路上「加馬快鞭」。尤其在第二代林倬立掌舵後,希望在數位世界大展身手另闢新藍海。在策略上將朝「流程效率」及「數位行銷」二大方向前進,對內精進作業流程建立SOP;對外數位行銷、社群行銷擴張通路,將逸祥國際一步一步推向紡織業2.0。所幸已進入二代接班的逸祥國際,員工平均年齡不到40歳,正是極易接受數位內容的世代,也讓逸祥國際推動2.0時如虎添翼,省掉不少內部溝通。林倬立以數位化主軸,從研發部到貿易業務單位開枝散葉。事實上,紡織業很早就面臨要求多樣、新穎、具備話題的改變,不止是客戶要求,而是時代氛圍使然。攜手Frontier,啟動數位紡織新篇章將產品「雲端化」似乎是最可行的解決方案,去年(2020)逸祥國際結合由臺灣通用紡織開發的Frontier平台,先將布片雲端化,逐步藉由Frontier駐足率、點擊量、瀏覽軌跡等數據,結合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做最佳化利用。林倬立表示,在紡織業最困難的是「布樣雲端化」,過去供應商要將布片數位化,從照相、建檔流程,過程不僅耗時、遑論客戶如果想要模擬衣服穿在身上時各種千變萬化的皺摺變化與紋理表現。逸祥應用Frontier的「雲端布料搜尋引擎」,直接將含有布規資訊的布卡,放入事務機掃描,透過AI引擎文字辨識及圖像校正,3分鐘即可完成建檔作業。布片上雲端 建立數位櫥窗 掃描後的影像,透過Frontier的AI引擎自動辨識細部資料,並進行標籤定義,讓客戶就能隨時找到想要的樣布。對於生產以運動、防曬布料為主的逸祥國際而言,在「防曬」、「UV」、「UPF 30+」產品上建置描述,以標籤式群發給特定客戶或潛在客群,就可更有效率的增加成功率。樣品數位化後,逸祥國際業務單位就會根據客戶從數位樣品中尋找關聯性,如顏色、織法、紋路、花樣等,再結合對於客戶喜好及其面對市場趨勢,寄上實際布片給客戶。雖然實際試樣還是難以被完全取代,但隨著Frontier功能增加,串接更多資訊,從數位樣本、巿場開發、客戶管理都在逐步智慧化。Frontier表示,目前成衣廠普遍存著大生產、大庫存的思維,會按幾個尺寸生產好大量的衣服,等著客人來下訂,但賣家不知道消費者是高矮胖瘦與實際購買喜好,往往一個零售商預計賣 30 萬件的衣服,就可能會產生 60 萬件庫存或是折價品。Frontier成衣品牌商經由廣大的布料資料庫,加快設計流程,解決庫存問題。社群伸展多方觸角 玩轉紡織數位世界社群行銷經營更是逸祥轉型重要規劃,逸祥國際現正規劃透過LinkedIn,串聯客戶人脈網絡,鼓勵同仁經營LinkedIn,而且必須完善上傳及建立個人學經歷,就像路邊照相館或髮廊,可能大家看習慣了,不容易多看一眼。但在社群上,若是一個攝影師作品集、髮型設計師作品集,可能就會引起粉絲效應,產生好奇及興趣,經由「師」字輩網紅的帶動,玩轉紡織數位世界,觸及更廣大的可能。圖說:逸祥國際開發的布料以運動、防曬、UV為主
利害關係人API串接不同系統 最佳利用讓所有產品及作業流程放在雲端平台,再從雲端整合ERP、CRM系統,就能解決資訊整合及數位行銷的問題,透過台灣通用紡織開發的Frontier平台,先將布片雲端化,逐步藉由Frontier駐足率、點擊量、瀏覽軌跡等數據,結合客戶叡揚科技關係管理(CRM)系統及做最佳化利用。而庫存的管控上、Frontier為了能靈活的幫助紡織產業資料串接,所以有提供系統與系統之間API對接接口 (ERP to Frontier) 或是Excel資料批次導入,讓逸祥國際同步掌握庫存及出貨時間。
轉型成效數位打樣時間省半 數位展示力大增據逸祥國際內部評估,使用Frontier平台之後樣本資料建立所花費的時間從5~8分鐘/組縮短至3~5分鐘/組,可節省1/3時間;布料照片收集花費時間從原本的1-2小時縮短至0.5-1小時,節省約1/2的時間。另一個轉型效益展現2021年1月的Texworld New York City線上展會,展會限制最多只可上傳100個產品、產品照片大小只能約200 KB,使得許多布料細節無法呈現。因此逸祥國際在布料介紹中插入Frontier連結,將客戶導流至雲端資料庫,以數位櫥窗的形式,展現更多產品及細節,讓客戶可以一次看足逸祥國際的產品。
案例啟發創造隨時互動、即時反應的全新樣貌逸祥國際在設計供應商與客戶的溝通模式時,已經明瞭必須跳脫既有框架。在數位世界中,與客戶互動模式千變萬化,很難用過往的經驗來評斷新興商業模式的優劣,導入Frontier及進入社群世界,對逸祥國際來說,就是希望將過去如官網這種單向、陳列式、需要花大量預算,自建自訂SEO的模式,改造成可以與客人隨時互動、即時反應的全新樣貌。對於像逸祥國際又有布料又有成衣產品、到發展自有品牌,對紡織業者來說,是導而優則演的成功案例。這也顯示了數位化後帶來的不僅是行銷模式、思維的改變,進而延伸營運模式的創新。
More
2021.09.03
盈錫精密:打造智慧製造決策中心 產能運籌帷幄
文/桂思強 鄒淑文圖:/卓建源 協同編輯/林欣曄
公司簡介走入盈錫精密工業(以下簡稱盈錫)新穎戰情室,儀表板各項數字的跳動,表示工廠活生生律動中,它們均連動著工廠生產線的機台。台北某客戶的訂單正在出貨,品保系統正在對某個工件做檢測,倉庫的某一料件正被取出,由工廠到戰情室、由辦公室到戰情室、由倉庫到戰情室等。在盈錫智慧製造決策中心,這些「數字」都是運籌整個生產重要關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工具機產業,今(2021)上半年我國工具機產業出口值年減30.8%,但盈錫卻逆勢成長。預估今年營收成長50%水準,第一季接單量來到400萬顆,今年挑戰5億元營收、這些亮眼的數字,都來自盈錫於2016年暴走式改變,而成立「智慧製造決策中心」更是多年數位轉型累積的成果。
圖說:盈錫精密工業副總經理巫有捷,藉由成立「智慧製造決策中心」發揮小零件成就大世界影響力
轉型動機與挑戰跳脫削價競爭 走向高值智慧生產盈錫的轉型之路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次轉型在2005~2015年,當年政府鬆綁西進政策,多數台灣機械產業都因應成本考量,將生產線遷移到中國,以低廉人力、土地成本取得優勢,而決定根留台灣的盈錫精密,則啟動機台設備汰舊換新以及新廠擴建計畫,跳脫削價競爭、走向高品質。盈錫副總總經理巫有捷表示,面對其他製造業者苦追,就算導入自動化拼到量產第一,到頭來面臨價格競爭問題。盈錫必須不斷開新產品、突破技術及生產管理的創新,才穩坐全球大廠。總經理巫有崇、副總巫有捷二兄弟決定再為公司大幅轉型一次,不僅朝向「高值化先進設備」、「少量多樣」的特殊螺帽發展,更透過全球運籌中心向全世界爭取更多訂單。
轉型方向用數據加速決策 人機協作提高盈錫第二次轉型始於2016年、2017年在經濟部工業局「智機產業化推動計畫」支持協助下,盈錫精密在六個廠區導入超過150台智慧機上盒(Smart Machine Box),透過Sky Mars聯網技術,即時遠端監控稼動率等生產資訊、警報異常履歷、進行刀具壽命管理與設備維護管理,2019年成立智慧製造決策中心,做為即時異地、同步溝通數位化決策平台。2020年開始成立新一代少人化、人機協作工廠、讓產線全面智慧化。巫有捷表示,面對其他製造業者苦追,就算導入自動化拼到量產第一,到頭來面臨價格競爭問題。盈錫必須不斷開新產品、突破技術及生產管理的創新,巫有捷表示,智慧製造決策中心鏈結行銷、研發、資材、生產製造、品保、倉儲及重要協力廠,在這裡掌握盈錫六個廠區全部數位化資訊匯流、實體工件物流、彈性製造流程等,透過一系列即時系統應用,將所有生產相關的資料履歷與所耗工時進行可視化呈現。圖說:盈錫資訊長劉佑軒(左)與副總巫有捷是盈錫智慧化主要推手
圖說:成立智慧製造決策中心,做為即時異地、同步溝通數位化決策平台轉型作法
決策系統中 數據化 控制精度速度盈錫智慧決策中心有三種意義:第一是在線上層面的省力省時化,第二種是把生產相關數據參數,全部呈現於戰情室中,各部門及營運團隊可以透過互動式的檢討、立刻做出決策。第三、透過系統與重要協力廠溝通,任何問題都可以即時透過連網傳輸至相關人的手機或移動裝置上。巫有捷表示,決策系統不僅幫助內部掌握產業環境、即時調配嫁動、即時的監控與品管,也能同步檢測機台是否達到最佳效率。「如果加工出了問題,也不必等到所有線上的產品完成後再發現」。不但可以控制精密度、品質,更可以掌握交貨期限、一舉數得。興建大里智慧工廠- 人機協作增加產能在所有生產線朝向智慧化發展之外,盈錫進一步建置智慧製造少人化新廠,2020年已在台中大里建立智慧工廠-大里廠。大里廠共有四層,建坪2000坪,以人機協作的理念,規劃智慧製造的產線與配置,新廠可以少人化方式連續運轉、少人化配置等特性下,創造穩定、可靠智慧製造環境,預期(今)2021年下半年逐步投產。巫有捷說明,由於盈錫主要產品是安裝在機械雙軌、滾珠螺桿、高速主軸上的高精度螺帽,如同工具機心臟支架,所以盈錫訂單幾乎是少量多樣,且高度客製化。這樣的高精度產品在過去通常需要多台機器的車、銑、鑽等過程。大里廠開發使用複合式機台的目的就整合上述三個生產流程在一個大型機台上,增加生產效率。盈錫資訊長劉佑軒形容,大里廠智慧工廠架設機械手臂,每支手臂的配備3D視覺傳感器,做為「眼睛」,負責定位、抓取、置放工件,圍繞機械手的就是車銑鑽製程的機台,四個單元為一組複合式機台,每個機台都內建聯網功能。隨時機台的參數,以及生產數據傳到雲端,管理者智慧決策中心就可以即時監控。圖說:大里新廠採取24小時生產的運轉模式
轉型效益產能提升三倍 月生產量較去年增50%由於大里新廠採取24小時生產的運轉模式,相對於一般傳統產線,每天8小時的上班時間,同樣的設備可以提供三倍的產能資源;同時原先傳統加工方法,現在在新廠透過複合化機台,進一步成為複合式產線,盈錫預期可以將原來需要歷時30天的生產過程,縮短在15天內完成。等於也讓過去不敢接的急單、單量的訂單、如今在全面智慧製造下,都能滿足客戶的交期與需求。巫有捷表示,「中小企業要一次將設備全部換新很困難,盈錫偱序漸進、一步步完成數位化生產管理後,數位化後明顯反應在接單量。例如盈錫去年平均月年產能21萬顆,今年達30萬、成長近50%。接單量增加,人員卻已減下一半;這些而節省下來的員工則能投入學習設計開發、品管等建立國際化品牌所需的能力,創造更高的價值。」
案例啟發從微型到中堅企業 小零件成就大世界盈錫精密二次成功轉型,源於高層強烈決心,總經理巫有崇及執行副總巫有捷兄弟,雖是黑手出身,卻帶領盈錫走出黑手的傳統,開闢下世代氣象,不怕挑戰,勇於任事的企業文化,加以精準戰略眼光、正確戰術方法,把盈錫從微型企業帶到中堅企業,更成為智慧製造典範。從決策中心到少人化工廠 數據創造新商模從智慧製造決策中心到智慧製造少人化新廠,產線人員面對的機台已經不是傳統機械,而是結合電腦、連網的新機台以及數據為主的營運模式。發揮關鍵影響力,對員工來說,它是幸福企業;對客戶來說,是可信賴的夥伴。巫有捷有信心未來的十年,盈錫仍可持續向世界第一挑戰,發揮戰鬥力及影響力,如同企業標語「小零件成就大世界」。
More
2023.02.04
DTA會訊 8月號
More
2021.08.30
DTA會訊 8月號
8月份會訊出爐囉!本月會訊的精彩內容,包括
重點工作:8/16 零售業的數位轉型與零接觸商機
8/24 塑膠業數位轉型共識會議
會員花絮:叡揚資訊 企業解決方案全攻略線上講座
潮網科技-《疫代宗師》行銷戰疫
活動預告:9/7 金屬業SIG數位轉型共識會議
9/9 數轉脫殼秀「手機報稅、開股東會嘛會通?隨身銀行帶著走!」
More
數位 產業 創新
2021.08.20
數位轉型之奧運特輯(三)普羅大眾的我們可以怎麼運用這些科技
2020東京奧運受到疫情影響,成為了一屆與眾不同的奧運會。相較於1896年在雅典舉辦的第一屆現代奧運,科技進步的許多。不過這些科技的進步真的對我們有幫助嗎?實際上有許多的科技不只協助專業的運動員突破極限,也可以幫助普羅大眾的你我以更健康、正確的方式運動。
AI協助高爾夫球學習
南加州大學開發出了一款非侵入式的智能傳感器與訓練系統。在使用者的前三十次揮桿後,訓練系統會透過先前的運動軌跡紀錄提供使用者的動作回饋,並在之後持續提供回饋,並且發現可以顯著的提升揮桿者的運動質量,達到更好的運動表現。
棒球Trackman分析投球數據
丹麥的體育技術公司Trackman運用原本使用於軍隊中的導彈追蹤技術,並將其運用在棒球投球上,讓每一球的出手速度、角度、旋轉軸…不同數據一目了然,同時也可以看到擊球的接觸角度、捕手速度、接觸點…等資訊;目前這個技術在美國、日本、甚至是台灣的棒球聯盟中被使用到,甚至也有許多業餘的聯盟也有採用。
智能網球拍
Babolat的智能網球拍—Play Pure Drive號稱是一款內建陀螺儀與震動感應器的智慧球拍,而且與一般的網球拍重量相差無幾;數據在傳到手機之後APP會有專業的分析,可以針對蒐集的數據給予改善的建議。
資料彙整: 矯其臻、劉仲祥
資料來源:
J. Windau and L. Itti, "Inertial-based Motion Capturing and Smart Training System," 2019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2019, pp. 4027-4034, doi: 10.1109/IROS40897.2019.8967727., retrieved from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967727
nikkei asia(07.18), It's all in the wrist: Sports tech blossoms at Tokyo Olympics, retrieved from 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Tokyo-2020-Olympics/It-s-all-in-the-wrist-Sports-tech-blossoms-at-Tokyo-Olympics
BabolaT, retrieved from https://en.babolatplay.com/play
圖片來源:
https://en.babolatplay.com/play
https://trackmanbaseball.com/
More
數位 產業 創新
2021.08.20
數位轉型之奧運特輯(二)奧運如何運用科技來提升觀看品質
2020東京奧運受到疫情影響,成為了一屆與眾不同的奧運會。相較於1896年在雅典舉辦的第一屆現代奧運,科技進步的許多。當年是個連收音機都還沒被發明的時代;過了一百年,現今的數位科技已經讓觀賽者能夠非常清晰的影像,甚至連選手心跳、移動速度等數據都一目了然;除了現場的感動,在電視機前有著超越現場的體驗。
奧運轉播單位OBS
photo credit : https://www.ibc.org/trends/the-greatest-show-on-earth-how-obs-plans-to-immerse-viewers-in-the-tokyo-olympics/7720.article
運動界的公正,回放系統
在許多運動中,皆仰賴裁判做出精準的判決已進行公正的比賽;然而裁判終究是人,多少會有盲區與誤判,這時就十分仰賴科技的協助了。在足球中,國際足球協會已經批准了15家來自世界不同公司進行VAR的工作,用以協助判斷是否有嚴重違規情況未被判牌。在網球與羽球等項目中,為了判斷球是否有出界,則使用了鷹眼系統,追蹤記錄球的路徑並顯示記錄的實際路徑的圖形圖像,給予球員挑戰判決的公平性。
射箭選手的即時心率
這次比賽中,使用非接觸式健康監測設備,透過四台高速攝影機放在選手12公尺外,加上圖像辨識軟體,以選手的臉部變化推算心跳,允許觀眾可以感受到選手的緊張,160…165..170…跟著選手的心跳共同地律動,分享著選手的心情。
志工防中暑計畫
今年的奧運雖然不是第一次於東京舉辦地奧運,然而不同於1964年,今年舉辦於酷暑當中,是歷年來奧運最熱的一次,甚至許多的運動項目皆調整時間,避開最熱的中午。除了選手會受到熱浪威脅以外,負責在各地場館的志工也是首當其衝。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就開發了一款智能裝置,位於耳邊,其中可以監控體溫與心率,若是有中暑徵兆,可以立即透過雲端伺服器傳送提醒到手機。
即時位置系統與360度觀看
在腳踏車、鐵人三項比賽中,雖然觀眾不一定認識選手,但是標記在領先者中的速度與名字可以讓我們對於比賽有快速的了解與震撼。在這次比賽中,影像透過AI標記,可以在轉播畫面中有即時的選手名字與位置,解決傳統轉播畫面當中單調的情形。Intel 公司所開發的TRUE VIEW技術,則主要為所有籃球比賽準備;透架設在比賽場周圍的35台4K攝影機,允許觀看者能從球場的任何角度360回放、鳥瞰、定格,以不同的角度欣賞球員爆扣的瞬間。
廣告贊助商的投資
在傳統而言,電視的廣告往往是一份不確定的投資,由於沒有一個明確的數據得知這份投資會有多少的回報,因此常常會有雙方對於效益認定困難。EON MEDIA使用AI來評估投資回報率,參考品牌放置位置、清晰程度等參數,讓廣告投資商明確知道自己的投資效益如何,可以最大化的增加效益。
資料彙整: 矯其臻、劉仲祥
資料來源:
SVG(07.23). Tokyo Olympics: Six Cool Innovations To Help Viewers Understand The Games in New Ways, retreived from https://www.sportsvideo.org/2021/07/23/tokyo-olympics-six-cool-innovations-to-help-viewers-understand-the-games-in-new-ways/
euronews.next(04.08), From AI to ice vests: How Tokyo 2020 athletes are adapting to the hottest Olympics ev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uronews.com/next/2021/08/03/from-ai-to-ice-vests-how-tokyo-2020-athletes-are-adapting-to-the-hottest-olympics-ever
morningbrew(07.07), Olympics: How brands are using AI to track their in-game sponsorships, retrieves from https://www.morningbrew.com/marketing/stories/2021/07/07/olympics-brands-using-ai-track-ingame-sponsorships?__cf_chl_jschl_tk__=pmd_eaf5789ad4d8ef1ad413bffeeff23970927f0291-1628156259-0-gqNtZGzNAnijcnBszQii
圖片來源: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1/08/02/hawkeye-in-badminton-olympics/
https://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sports/technology/true-view.html
More
2023.02.04
DTA會訊 7月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