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
文/桂思強 鄒淑文圖:/卓建源 協同編輯/林欣曄
公司簡介
走入盈錫精密工業(以下簡稱盈錫)新穎戰情室,儀表板各項數字的跳動,表示工廠活生生律動中,它們均連動著工廠生產線的機台。台北某客戶的訂單正在出貨,品保系統正在對某個工件做檢測,倉庫的某一料件正被取出,由工廠到戰情室、由辦公室到戰情室、由倉庫到戰情室等。在盈錫智慧製造決策中心,這些「數字」都是運籌整個生產重要關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工具機產業,今(2021)上半年我國工具機產業出口值年減30.8%,但盈錫卻逆勢成長。預估今年營收成長50%水準,第一季接單量來到400萬顆,今年挑戰5億元營收、這些亮眼的數字,都來自盈錫於2016年暴走式改變,而成立「智慧製造決策中心」更是多年數位轉型累積的成果。
圖說:盈錫精密工業副總經理巫有捷,藉由成立「智慧製造決策中心」發揮小零件成就大世界影響力
轉型動機與挑戰
跳脫削價競爭 走向高值智慧生產
盈錫的轉型之路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次轉型在2005~2015年,當年政府鬆綁西進政策,多數台灣機械產業都因應成本考量,將生產線遷移到中國,以低廉人力、土地成本取得優勢,而決定根留台灣的盈錫精密,則啟動機台設備汰舊換新以及新廠擴建計畫,跳脫削價競爭、走向高品質。
盈錫副總總經理巫有捷表示,面對其他製造業者苦追,就算導入自動化拼到量產第一,到頭來面臨價格競爭問題。盈錫必須不斷開新產品、突破技術及生產管理的創新,才穩坐全球大廠。總經理巫有崇、副總巫有捷二兄弟決定再為公司大幅轉型一次,不僅朝向「高值化先進設備」、「少量多樣」的特殊螺帽發展,更透過全球運籌中心向全世界爭取更多訂單。
轉型方向
用數據加速決策 人機協作提高
盈錫第二次轉型始於2016年、2017年在經濟部工業局「智機產業化推動計畫」支持協助下,盈錫精密在六個廠區導入超過150台智慧機上盒(Smart Machine Box),透過Sky Mars聯網技術,即時遠端監控稼動率等生產資訊、警報異常履歷、進行刀具壽命管理與設備維護管理,2019年成立智慧製造決策中心,做為即時異地、同步溝通數位化決策平台。2020年開始成立新一代少人化、人機協作工廠、讓產線全面智慧化。
巫有捷表示,面對其他製造業者苦追,就算導入自動化拼到量產第一,到頭來面臨價格競爭問題。盈錫必須不斷開新產品、突破技術及生產管理的創新,巫有捷表示,智慧製造決策中心鏈結行銷、研發、資材、生產製造、品保、倉儲及重要協力廠,在這裡掌握盈錫六個廠區全部數位化資訊匯流、實體工件物流、彈性製造流程等,透過一系列即時系統應用,將所有生產相關的資料履歷與所耗工時進行可視化呈現。
圖說:盈錫資訊長劉佑軒(左)與副總巫有捷是盈錫智慧化主要推手
圖說:成立智慧製造決策中心,做為即時異地、同步溝通數位化決策平台轉型作法
決策系統中 數據化 控制精度速度
盈錫智慧決策中心有三種意義:第一是在線上層面的省力省時化,第二種是把生產相關數據參數,全部呈現於戰情室中,各部門及營運團隊可以透過互動式的檢討、立刻做出決策。第三、透過系統與重要協力廠溝通,任何問題都可以即時透過連網傳輸至相關人的手機或移動裝置上。
巫有捷表示,決策系統不僅幫助內部掌握產業環境、即時調配嫁動、即時的監控與品管,也能同步檢測機台是否達到最佳效率。「如果加工出了問題,也不必等到所有線上的產品完成後再發現」。不但可以控制精密度、品質,更可以掌握交貨期限、一舉數得。
興建大里智慧工廠- 人機協作增加產能
在所有生產線朝向智慧化發展之外,盈錫進一步建置智慧製造少人化新廠,2020年已在台中大里建立智慧工廠-大里廠。大里廠共有四層,建坪2000坪,以人機協作的理念,規劃智慧製造的產線與配置,新廠可以少人化方式連續運轉、少人化配置等特性下,創造穩定、可靠智慧製造環境,預期(今)2021年下半年逐步投產。
巫有捷說明,由於盈錫主要產品是安裝在機械雙軌、滾珠螺桿、高速主軸上的高精度螺帽,如同工具機心臟支架,所以盈錫訂單幾乎是少量多樣,且高度客製化。這樣的高精度產品在過去通常需要多台機器的車、銑、鑽等過程。大里廠開發使用複合式機台的目的就整合上述三個生產流程在一個大型機台上,增加生產效率。
盈錫資訊長劉佑軒形容,大里廠智慧工廠架設機械手臂,每支手臂的配備3D視覺傳感器,做為「眼睛」,負責定位、抓取、置放工件,圍繞機械手的就是車銑鑽製程的機台,四個單元為一組複合式機台,每個機台都內建聯網功能。隨時機台的參數,以及生產數據傳到雲端,管理者智慧決策中心就可以即時監控。
圖說:大里新廠採取24小時生產的運轉模式
轉型效益
產能提升三倍 月生產量較去年增50%
由於大里新廠採取24小時生產的運轉模式,相對於一般傳統產線,每天8小時的上班時間,同樣的設備可以提供三倍的產能資源;同時原先傳統加工方法,現在在新廠透過複合化機台,進一步成為複合式產線,盈錫預期可以將原來需要歷時30天的生產過程,縮短在15天內完成。等於也讓過去不敢接的急單、單量的訂單、如今在全面智慧製造下,都能滿足客戶的交期與需求。
巫有捷表示,「中小企業要一次將設備全部換新很困難,盈錫偱序漸進、一步步完成數位化生產管理後,數位化後明顯反應在接單量。例如盈錫去年平均月年產能21萬顆,今年達30萬、成長近50%。接單量增加,人員卻已減下一半;這些而節省下來的員工則能投入學習設計開發、品管等建立國際化品牌所需的能力,創造更高的價值。」
案例啟發
從微型到中堅企業 小零件成就大世界
盈錫精密二次成功轉型,源於高層強烈決心,總經理巫有崇及執行副總巫有捷兄弟,雖是黑手出身,卻帶領盈錫走出黑手的傳統,開闢下世代氣象,不怕挑戰,勇於任事的企業文化,加以精準戰略眼光、正確戰術方法,把盈錫從微型企業帶到中堅企業,更成為智慧製造典範。
從決策中心到少人化工廠 數據創造新商模
從智慧製造決策中心到智慧製造少人化新廠,產線人員面對的機台已經不是傳統機械,而是結合電腦、連網的新機台以及數據為主的營運模式。發揮關鍵影響力,對員工來說,它是幸福企業;對客戶來說,是可信賴的夥伴。巫有捷有信心未來的十年,盈錫仍可持續向世界第一挑戰,發揮戰鬥力及影響力,如同企業標語「小零件成就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