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

Insights

2021.09.08

研華科技協同合作夥伴數位轉型,共創4階段IIoT生態體系價值鏈

文/徐知誼 圖/研華科技提供 協同編輯/DTA 個案小組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研華科技)以工業電腦為基礎,積極推動IIoT生態系的發展,目前研華科技的階段性目標在透過全球整合營運,在地核心能力與行業專注的系統整合商(Domain-focused Solution Integrators, DFSI)共創等戰略,全面打造應用與產業互聯互通的全新AIoT服務生態系。研華科技透過將自身在智慧工廠成立自動化小組與數位轉型專責單位之舉,當作合作夥伴與企業/工廠客戶的最佳Demo Site,有計劃地協助展開一波又一波帶動IIoT生態系統全面升級的數位轉型之旅。


公司簡介
推動兩大IIoT發展策略,定位4大IIoT市場
以工業電腦起家的研華科技,自2015年開始積極推動四階段的工業物聯網(IIoT)生態系發展計畫。打從一開始打造物聯網雲平台WISE-PaaS開始,研華科技便全面展開從標準硬體,移轉到軟硬體加值服務的數位轉型之旅。
研華科技當前IIoT發展策略有兩大重點:一為GIRC(Globally Integrated Regional Competence),亦即全球整合營運與強化在地核心能力。一為AIoT DFSI合資共創(Joint Venture Co-Creation)。目前研華科技正值第三階段,該階段目標在打造全新AIoT服務生態系,並推動軟硬體整合服務的普及化。
研華科技將IIoT市場分成四大領域:通用自動化(General Automation)、IEM工業設備製造、iFactory智慧工廠以及工業基礎建設,設備商從中扮演關鍵角色。整個市場近90%者皆為研華科技現有的客戶,約有10%的客戶開始朝向從產品轉軟硬體加值服務的方向邁進。
研華科技工業物聯網事業群副總經理張仁杰表示:「目前市場上只有研華科技提供中低端專屬雲端服務,而且我們鎖定的對象不在工廠,而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我們特別提供一個可供夥伴參與開發的PaaS平台,以便協助合作夥伴開發出數位轉型的整體性解決方案,並打造一個由夥伴來面對廠端的生態系」

轉型動機
物聯網帶動工業4.0典範轉移
在物聯網趨勢的帶動下,原ISA-95(製造自動化標準)四層式金字塔架構,將會出現堪稱工業4.0典範轉移的巨大改變。第一個改變出現在地端,其中邊緣電腦、通訊與I/O控制會開始相互整合,亦即所謂的3C(Computer、Communication及Control)整合,所有元件因此得以智慧化,而能直接將資料傳送到邊緣端或雲端上,徹底打破了ISA-95分層連線的模式。第二個改變是,所有元件之間的通訊與互操作性開始標準化並統一支援OPC UA協定。第三個改變就是平台服務會趨於多元化。
過去企業及工廠對於自動化的動機,多半來自於解決品質問題的強烈需求。如今數位轉型的必要性莫過於尋求效率面的提升,換言之,競爭力的訴諸成為截然不同的一大動力。「除此之外,過去的作法僅只針對單一工廠的局部痛點下手,但缺乏整體性戰略」張仁杰就其多年來的經驗與觀察指出。「對此必須仿照生產力4.0的概念,從高階下手,亦即需要讓高層理解數位轉型的必要性,才能展開跨部門的全面性數位轉型。」此外,研華科技在協助夥伴數位轉型之前,會先成立自動化小組等專門組織,以展開各種數位轉型實作,進而發揮示範場域(Demo Site)的作用。

圖說:研華科技打造全新AIoT服務生態系(資料來源:研華科技)

轉型挑戰
全面協助夥伴轉型成為DFSI及DFMB
對於研華科技而言,最關鍵的挑戰莫過於協助合作夥伴數位轉型,以共同面對所謂AIoT端點使用者生態系的轉型需求。所謂端點使用者生態系,是由擁有自家自動化團隊的中小型企業/工廠之端點使用者所組成。張仁杰強調指出,在協助工廠進行智慧製造轉型時,研華科技會採取與合作夥伴共創的模式,來一同完成客戶轉型目標,以避免傷害既有B2B合作模式。
但前提是,研華科技必須先協助合作夥伴數位轉型,以共創AIoT生態系服務價值。對此,研華科技會協助缺乏軟體能量的傳統SI系統整合商夥伴擷取ISV獨立軟體供應商與VAR加值經銷商的人才與技術能量,以轉型成為DFSI,預估其能貢獻整體服務價值的50%。
再者,研華科技也會協助設備商夥伴全面打造自己的MaaS(Machine-as-a-Service)設備管理服務雲,進而轉型成DFMB產業設備商,並為目標客戶提供聯網可視、預防保養及預兆診斷等服務,預估其整體服務價值貢獻度佔30%。
為了在線上打造端到端的產品零售服務,讓工廠端點使用者不需透過整合商,也能直接購買並使用想要的軟硬體,研華集結自家eStore網上商城、目錄零售商與經銷通路,分別轉型成為軟硬皆備的電子商務平台,以及純軟體的線上App商店/市集,其貢獻度預估各佔10%。


轉型方向與做法
研華科技扮演數位轉型Enabler角色
整體而言,研華科技主要透過GIRC協同合作夥伴共創智慧工廠生態系的做法來協助合作夥伴轉型。但在智慧製造ISA-95的三角形分層架構中,頂層ERP/MES系統,以及底層感測器會尋求合作夥伴的協助,而中間的SCADA、邊緣工控系統及HMI介面才是展現研華智慧製造能量的核心切入點。張仁杰表示,對此,研華科技會集結30幾年來的硬體能量、近5年產出的軟體能量、近一、兩年所累積的夥伴能量,再加上一些標準化產品組合強勢切入。
不僅如此,研華科技會依照不同國家/地區的特定產業族群與生態,來進行該區域專屬AIoT DFSI的育成與轉型,例如台灣南部會以紡織及鞋業為主,東南亞及中國會著重金屬加工業。再者,研華科技會透過IoT數據平台服務,來實現以數據驅動數位轉型的願景。對此,研華科技提供了三大功能性雲端平台:元件雲(Edge/Device-as-a-Services)、MaaS裝置雲,以及工廠雲(Factory-as-a-Services)。
張仁杰強調指出,研華科技面對合作夥伴的經營策略是只投資而不併購,因為研華科技自始至終扮演了推動者(Enabler)的角色,一旦併購任何一家SI,無異是和其他SI為敵。目前研華科技所投資的公司,包括東捷資訊、達易智造,以及日本SI Nippon-RAD,其投資佔比皆在10~20%左右。此外,研華科技並與資策會合資在研華公司內部創立(Spin-in)雲研物聯公司。


利害關係人之角色
高層決策成為左右數位轉型成敗的最大關鍵
毋庸置疑的,企業上下及內外所有成員都會在數位轉型中發揮各自不同的影響力,以下茲列舉數位轉型中公司內外部成員所扮演的角色:
(1) 研華科技本身:扮演Enabler推動者角色。
(2) 負責人/高層:必須理解數位轉型的必要性,其決策會左右數位轉型的成敗,否則會流於只做自動化。研華科技董事長便非常關注數位轉型,並花費許多時間與心力在智慧工廠的再進化上。
(3) 專案團隊/技術人員:過去幾年皆外聘而來,皆非既有做硬體的從業人員,負責帶動既有產品,跨部門產品設計與軟硬整合。並打造協同合作的機制,讓邊緣PC端、邊緣運算及I/O部門橫向交流並擁有彼此能量。總之,跨部門人力的共襄盛舉,才能發揮數位轉型產品開發或軟硬整合的最大效益。
(4) 工廠端:研華科技會先在自家智慧工廠成立自動化小組或數位轉型專門組織,展開各種數位轉型實作,進而發揮Demo Site作用。
(5) 合作夥伴:SI需結合ISV及VAR能量轉型成為DFSI,負責提供AIoT生態系服務價值50%貢獻度。設備商需打造自家MaaS平台,轉型成為DFMB,提供30%貢獻度。其中,合作夥伴達易智造,已用數據在管理設備。此外,設備商並在研華科技定位的4大IIoT市場中扮演關鍵主軸的角色。而且合作夥伴必須在研華科技的協助下,開發出數位轉型的整體性解決方案,打造一個由夥伴來面對廠端的生態系。
(6) AIoT端點使用者生態系:由擁有自家自動化團隊的中小型企業/工廠之端點使用者組成。生態系成員會與研華科技共創,一同完成廠端客戶的轉型目標。


轉型成效
兩岸製造中心工作效率、設備利用率及產值提升
許多人認為數位化可能會導致裁員的現象發生。根據研華科技針對昆山廠與林口廠的數位轉型效益報表數據,其中5年期(2015-2019年)報表的確顯示兩廠員工數下降了2.8%,但1年期(2018-2019年)報表卻顯示提升了1.9%。對此,張仁杰解釋道,減少2.8%的人並非被裁撤,而是被移轉從事更有價值與效益的工作,進而讓工作效率大增。良好的工作效率代表會有極佳的設備利用率(Equipment Utilization),這樣的表現會讓產值提升,並帶動前置時間(Lead Time)的降低。
隨著台灣新冠疫情再起,研華科技上下皆感覺到數位化的實踐能力因疫情而獲得提升。在進行像是這次疫情的危機管理作業中,由於研華科技兩岸生產基地不論產品或BOM表都在同一個管理系統裡,因此能夠依照不同工單來進行兩地製造與生產的調配。
研華科技並展現成功將荷蘭在地CTOS「依單製造服務」( Configure-To-Order Service)系統成功擴散複製到其他地區的成功案例。除了台北、昆山兩地負責BTO接單生產外,研華科技另有在地CTOS團隊在進行下單後預先完成初始化設定作業(Pre-configuration)。目前全球共有4大CTOS廠,分別位在荷蘭、美國、台北與昆山。隨著兩岸工廠推展數位轉型,荷蘭CTOS廠緊接其後,並成功將其系統移轉複製到其他三個CTOS廠。
在合作夥伴方面,張仁杰並分享了來自達易智造的成功案例,該公司是由研華科技與永進機械攜手共創成立,目前這家公司已開始以數據驅動的數位化機制來管理自己的設備,堪稱是研華科技的最佳DFMB之一。


案例啟發
協同DFSI共創產業價值鏈中最大商機
當前AIoT已進展到第三階段的產業解決方案共創,進而造就龐大可觀的AIoT產業價值鏈。研華科技接下來10年的目標就是,隨著愈來愈多的SI透過產品轉加值服務,轉型成為DFSI,研華科技會全面佈建自身的服務能量,並透過GIRC協同DFSI共創整個產業價值鏈中的最大價值之處。
再者,透過產業生態系的打造,便能建立研華科技的優勢,對此,研華科技會率先在台灣、東南亞、中國及美國等地打造可行的AIoT產業生態系。最引人矚目的是,如今台灣政府正在全面推動從護國神山擴展成護國群山的轉型大業,計畫讓電動車、生技及CNC工具機等產業繼續根留台灣,進而提升台灣產業的全球化競爭力。
張仁杰建議指出,政府應與研華科技等具備數據加值服務能力的廠商合作,一同來推動成立產業聯盟。例如政府可運用機械雲能量推動機械產業聯盟,讓參與廠商凝聚,形成能展現整體優勢的數位化生態系。政府亦可透過製造雲擴大成立製造產業聯盟,研華科技也可從中協助將所有工廠數據化並集中台灣,進而打造出能發揮全球供應鏈樞紐影響力的台灣數據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