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

Insights

2021.09.08

七十年口罩老字號進場時尚圈,用智慧製造美化防疫生活

文/謝淳羽 圖/中國衛材官網
2020年新冠疫情在台灣炸開,醫療口罩變成人人瘋搶的必備物資,在政府徵用全台口罩生產商並組成口罩國家隊的同時,十年來第一次在除夕夜將產線全開,全線加班製造的中國衛生材料,包含過年期間累積的庫存,一共交出了政府預估三倍以上的口罩量。是什麼樣的生產流程能讓中衛如此超前部屬?而已經交棒至第三代、積極推動品牌價值的中國衛材,又如何在企業品牌再造之餘,維持高量產能又能兼顧其一心推動將醫療口罩變成時尚配件的目標呢?


公司簡介
中國衛生材料生產中心公司為台灣前三大口罩製造廠,是超過70年歷史的老字號,擁有近百張國際醫材許可證,生產超過三百種專業醫療耗材,年銷售量超過1億片口罩,由台灣紗布教父張炎東創立,從兩台織布機一路擴大到超過1400台自動化生產機器的規模,全盛時期市占率一度高達九成,現已傳承到第三代的中衛,在第三代接班人張德成的創新思維下,成功將醫療口罩變成時尚單品,舉凡與國際時尚大牌寶格麗聯名、與電音女王謝金燕合作、與台灣新銳設計師黃世舜(Damur)合作將中衛口罩戴進柏林時裝周,讓身著華服的模特兒搭配中衛口罩,驚艷時裝周伸展台等轉型措施,都可看出新一代接班人的創新與活力,也不難看出中衛這個老企業急欲轉型與進步的野心。
近幾年中衛也由B2B轉型為B2C,從生產、通路布建到行銷皆一手包辦,大幅進行企業再造,在已經殺成紅海的醫藥通路之外,中衛也大舉將自家的彩色口罩搶進消費市場與電商領域,創下七年內營業額幾乎翻倍成長的佳績,甚至在日本、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皆有相當高的知名度,除了口罩之外,中衛的醫材品項也從最初的醫療紗布逐步擴增至900多項,從最廣為人知的彩色口罩到醫療衣、酒精棉片等,品質均獲消費者與醫療單位肯定。

轉型動機
高流動率、人才難尋 人力資源成為中衛最頭痛的問題
口罩生產雖然已經自動化,但在成品分裝上仍需仰賴人力,而位於彰化的中國衛材,在增加產能、擴充產線乃至擴廠時遇上的最大問題,也是人力。身處非大都會、交通也算不上非常便利的彰化廠區,要找到願意來上班,而且還能待得夠久的員工真的不容易,隨著人工成本越來越貴,加上廠區地理位置的人才招募不易,以及高流動率等人力資源問題,為中衛的擴產線與擴廠之路埋下不安定因素,而讓中衛的管理階層將解決此困境的方法投向全面自動化。


轉型挑戰
口罩成品輕巧 反讓硬體自動化進程遇瓶頸
其實中衛早就布局工業4.0的智慧製造項目,也樂於尋求外部單位協助,如自動化製程就曾與工研院合作導入過相關技術,但在製程的硬體上面遇上瓶頸最後忍痛放棄,因口罩成品輕薄短小,但口罩的自動化生產流程中主要是採用吸盤吸引或是機械手臂輔助生產作業,但口罩又特別看重於透氣性,若是生產出來的口罩用吸盤吸引的效果優良,也間接代表這批口罩的透氣性不佳,在良率的要求標轉下反而無法過關,因此造成自動化的研發過程牛步,但中衛堅持自動化的推動進度不中斷,即使推行進度不快也不放棄。「自動化才能有效解決人力成本越來越貴、人力資源難尋和高流動率的問題」中衛董事長張豐聯說。

圖說:中衛製造的彩色口罩


轉型方向與做法
軟硬體更新齊頭並進 從不良率降低開始
雖然早已布局智慧製造,也和相關單位合作進行智慧製造的項目投入,受限於硬體層面上的瓶頸,無法在短期內取得重大突破,但堅持推動優化的中衛不僅不放棄,更將優化項目轉向軟體整合與良率提升上。
現階段中衛產品的不良率已經可以壓在1.5%以下,但仍有可優化的空間,故中衛陸續更新相關軟體包含客戶關係管理(CRM)及重新整合「企業資源規劃」(ERP),將顧客的資料、需求等資料無紙化,搭配新的ERP系統整合原本的進銷存和生產相關資訊,讓中衛從產品生產前的進料到生產完成後的出貨流程都一目瞭然。
搶先業界 籌設業內首間自動化倉儲
由於中衛的庫存需求龐大,亦有因應疫情超前部屬存貨量的措施,台灣疫情未爆發之前,全產線日常生產的產能約為上限的六至七成,但因應2020年疫情影響,除了全產線產能全開之外,也因應需求漸長,在總公司廠房及租用的花壇廠之外也陸續有購置新廠土地及擴廠的安排,將新廠作為後援生產基地,表定將於2021年年中完成擴廠,未來將可多新增12至16條口罩產線,甚至可擴大至18條,將單日產量提高至100萬片以上,用以應付各界需求,但也因近來疫情趨緩,內部決定調整建廠計畫,故將中衛三廠的投入生產計畫延至2022年。
而自動倉儲則是因應產量提升及人力資源難尋的解決方案,中衛前後斥資超過4000萬元打造自動倉儲,現階段已擴建兩座自動倉儲,第二座自動倉儲預定於2021年七月上線,將有效減少擴廠及擴倉帶來的人力需求影響,張豐聯表示「隨著人工成本愈來愈貴,加上中衛的工廠位於非大都會區的彰化,在人才招募上相對不易,流動率也很高,只有全面推動自動化才可以解決問題」利用自動倉儲及ERP軟體的整合,將能有效讓資訊流即時,升級智慧製造,優化整體的營運流程。


利害關係人之角色
導入SAP S/4HANA的ERP系統 強化營運流程
為了有效掌握從原料、生產、庫存和出貨等資訊,中衛選擇導入由德國資服大廠SAP開發的第四代ERP系統SAP S/4HANA,SAP S/4HANA採用原先SAP HANA的內存資料庫系統,可以做到即時的企業相關數據管理、資訊量負載程度提升3至7倍,資訊存放面,甚至能自動壓縮資料,讓儲存的空間最多減少至原先的十分之一,有效優化中衛的生產營運流程,為全面智慧製造鋪路。


轉型成效
資訊有效整合 從生產前置到自動倉儲一目瞭然
在軟硬體的優化與導入之下,中衛的生產流程已可藉由其ERP系統進行即時監控,從原料數量、生產流程、倉儲管理到出貨資訊都能有效控管,即便是因應如疫情爆發或是供貨需求增加等突發狀況加開產線或是調升產能,也能夠即時因應需求做出判斷,搭配已建置完成的自動化倉儲系統,將原本用於倉儲管理面的人力需求有效降低,便能將人力資源做更有效的調度,解決人力資源不夠的問題。


案例啟發
用工業4.0和數位轉型 成就十億年營收
對於中衛的短、中、長期計畫而言,短、中期將重心放在導入人工智慧(AI)、自動化、新廠房的建立以及品牌和通路佈建的項目,目標是希望在五年內將年營業額提高至十億以上,因2020年全台因疫情影響導致中衛的營收上看十億,但中衛評估2021年的營收將會回到約莫七億,但未來幾年應還是能穩健成長。
產業橫向發展的重要性大於垂直整合 用附加價值成就品牌行銷
中衛現階段沒有針對產業的垂直整合有具體計畫,張董事長認為,現階段只需要照顧好上游的原料商及下游的策略夥伴。垂直整合不一定要自己下去做,但是在產業內橫向擴張卻是中衛的必行之路,未來的中衛不是以代工為主的廠商,而是以品牌行銷為主、和時尚配件畫等號的口罩,甚至是醫材品牌,如何讓商品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價值,並將正向聲量回歸品牌本身,將是中衛的下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資料
[1] 企業生日快樂/中衛訂單客製化 優游藍海。2016/05/20,取自https://www.csd.com.tw/news/%E4%B8%AD%E8%A1%9B%E5%8B%95%E6%85%8B/%E4%BC%81%E6%A5%AD%E7%94%9F%E6%97%A5%E5%BF%AB%E6%A8%82%EF%BC%8F%E4%B8%AD%E8%A1%9B%E8%A8%82%E5%96%AE%E5%AE%A2%E8%A3%BD%E5%8C%96-%E5%84%AA%E6%B8%B8%E8%97%8D%E6%B5%B7
[2] SAP 加速雲端布局,助全球企業打造營運韌性。2016/05/20,取自https://news.sap.com/taiwan/2020/10/sap-%E5%8A%A0%E9%80%9F%E9%9B%B2%E7%AB%AF%E5%B8%83%E5%B1%80%EF%BC%8C%E5%8A%A9%E5%85%A8%E7%90%83%E4%BC%81%E6%A5%AD%E6%89%93%E9%80%A0%E7%87%9F%E9%81%8B%E9%9F%8C%E6%80%A7/
[3] 中衛破壞式創新 時尚口罩把營收翻倍。2016/05/20,取自https://www.cens.com/cens/html/zh/news/news_inner_52947.html
[4] 張豐聯多角經營 拚百年企業。2016/05/20,取自https://ctee.com.tw/people/interview/299502.html
[5] CSD口罩背後關鍵21天作戰揭密。2016/05/20,取自https://www.csd.com.tw/news/%E4%B8%AD%E8%A1%9B%E5%8B%95%E6%85%8B/%E3%80%90%E5%95%86%E6%A5%AD%E9%80%B1%E5%88%8A%E3%80%91csd%E5%8F%A3%E7%BD%A9%E8%83%8C%E5%BE%8C%E9%97%9C%E9%8D%B521%E5%A4%A9%E4%BD%9C%E6%88%B0%E6%8F%AD%E5%AF%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