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7
文/何渝婷 圖/台灣引興提供 協同編輯/DTA 個案小組
接一筆訂做100個相同規格的量產產品,跟接一筆訂做100個不同規格的客製化產品,哪一筆生意更容易做呢?
以一般邏輯來說,當然是製作100個相同規格的產品更為方便省時又好做,不過在台灣引興的產線上,這兩筆訂單所花的生產時間及成本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其中的關鍵原因就是台灣引興導入精實管理,80%以上的生產線都採取「單件流」。將生產週期縮到極致,伸縮護罩從投料到產出的時間目前僅需10分鐘,使庫存超過10年都不超過1%;自行開發設計的智慧化設計系統讓客戶只要將必要數值key in,電腦就會自動進行運算及校對設計,只要8分鐘就能產出3D立體圖圖、3D爆炸圖、2D工程圖、2D展開圖、BOM表等設計圖。
台灣引興董事長王慶華強調:「低庫存的背後是團隊十餘年來,殫精竭慮在技術上突破的成果,現在則塑造了現場的自働化管理與節拍生產環境並持續改善,也達到滿足不同顧客的客製化量產需求!」
圖說:台灣引興王慶華董事長
公司簡介
台灣引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灣引興)於1983成立,1985年轉型為「工具機伸縮護罩」及「排屑機(鐵屑輸送機) 」專業製造廠,成為工具機防屑保護系統及切屑濾淨系統的專家,並於1993年創立「Keyarrow」品牌。
多年來,台灣引興不僅致力於新產品的開發,更積極研發CSPM等多項技術。並從2007年3月起,導入精實生產管理,發展出專屬台灣引興的KAPS(KeyArrow Production System)生產管理系統,以「5S + TPM」為基礎,效法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精神,實現「將良品準時送到客戶生產線上」的終極目標,朝向零不良及客戶零庫存的方向持續邁進。
圖說:台灣引興廠區_現場節拍
在實現精實管理的同時,台灣引興於2017年完成設計智慧化「不重複錯誤、一次做對、100%正確率」,利用網站填入參數,即可維修全球市場,是工具機業者從研發到售後服務最強力的後盾。
台灣引興持續提供整合功能性一次到位的貼近服務,希望能成為機械業的「關鍵之箭,關鍵零組件」之世界級領導品牌!
轉型動機
從傳統產業走入精實管理的契機
主要生產伸縮護罩與排屑機的台灣引興,在1999年時原本計畫要從德國引進「自動倉儲及加工設備」,但在最後關頭卻放棄了。
「回想起來,還好當時放棄它,不然工廠現在就被整套系統給綁死了!」王慶華說道,當時放棄的原因有三:
(1) 因為有了「倉儲」,反而使「組織內的人」順應「倉儲系統」的運作,而失去了思考「流程改造」的動力與可能性。
(2) 機器加工好的半成品要回到「倉儲」,導致「材料加工」到「完成品」需耗時三天,生產L/T(生產週期)拉得太長。
(3) 設備投資花費超過6000萬台幣,加上日後的維護及因不捨而不利於突破性的再改善,因此有形無形成本都太大。
圖 30:產品_複合式排屑機
圖 31:產品_盔甲護罩
轉型策略
「精實生產管理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的目的是要讓人容易工作,做正確的事,把事做正確。而要達到以上三點的關鍵在於及時化(Just in time)與自働化(Jidoka)。」王慶華指出。
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定義「及時化」的重點在於由顧客的「必要」來拉動台灣引興的生產。即顧客「必要的產品」,在顧客必要的「時間」前,台灣引興才及時地開始生產,一下線即送到客戶「必要使用點」上,這精密的銜接需要建立在引興穩健的技術基礎之上。但其回報是台灣引興與顧客都不需要為管理庫存而傷腦筋。
另外一個顧客無法直接體會的技術是自「働」化,其想法是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與設備,所以是「有人字旁的動」。
在台灣引興的具體表現之一是若作業員發現品質異常,「即停止生產線,以啟動技術人員的異常管理機制」,除了可以防止不良流出,確保品質與交期之外,更重要的是因此容易追查異常原因,避免問題再度發生,並且改善原來技術上的盲點。
王慶華認為發現異常即停止流程是自働化jidoka的關鍵,但卻與傳統的想法與人性相抵觸。這也是自働化困難且被忽略的地方。
但若仔細想想,若有異常卻繼續生產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異常的原因仍然存在,流出的不良仍需處理,同樣的原因甚至會到顧客處,豈不是更難以收拾嗎?若想通了,就會認為自働化是正確的事,若與傳統或人性有衝突,就得靠老闆以身作則來建立共識了。這是一個發現、凸顯新舊問題的原因,學習新做法的過程,請勿輕易讓這個機會錯過,否則只會在同樣的問題上重複、輪迴。
總而言之,對台灣引興而言,自働化jidoka的內涵是當事情正常時,就由設備或電腦,或作業員根據標準作業與既有的規則來運作就好了。問題是事情總難免是會有異常的時候,因此要有能從設備或人偵知異常而停線的機制,此時就得由適當的技術人員涉入處理,而得到效率化與提升技術的效果。
這是豐田在100多年前的自動織布機上發明的機制,也許你可稱其為無法全自動之前的半自動,對技術與財力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卻是經濟實用。
轉型方向與作法
智慧化設計
要設計出一項產品,需要有許多規則以及合理化的標準。
原本的人工設計方式,從實機測繪、參閱設計規範到手動產出3D圖,L/T(前置時間)需要花費480分鐘。
不過,台灣引興將這些規則及標準邏輯化,寫出一套智慧化模組。客戶只要填入必要數值,電腦就會自動進行運算及校對設計,並產出3D圖。除了設計運算時間為8分鐘外,輸入參數及整理校對時間則各為20分鐘,透過智慧化設計所需花費的L/T僅為48分鐘。
圖 32:智慧化設計比較
縮短L/T
假設製造L/T需要10天,一般產業在出貨前9天就需下料,並在第10天出貨。但是一旦在這個過程中,有客戶要插單、臨時變更設計、要求貨要提早或延期交,生產計畫被破壞就很容易造成雙方的困擾及損失。
為了滿足客戶彈性需求,台灣引興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縮短L/T,伸縮護罩在2007年從投料到產出需花費3天,排屑機則需10天;而從2020年至今,伸縮護罩投料到產出只需10分鐘,排屑機僅需8小時。
L/T只需一天,代表客戶多出9天的時間可以因應各種臨時追加的設計變更之需,甚至提早、或是調整交期,都不會對台灣引興的產線造成任何影響,因為台灣引興是「交貨前一天」中午12點才截止變更,13點才開始排程,而這也給了客戶更大的彈性空間「對應緊急訂單」。
低庫存
在一般工具機業界的庫存,往往佔年營收比例的15~45%,台灣引興的庫存卻不到1%,可說是接近零庫存。
那為什麼沒庫存會比有庫存交貨還要快呢?
台灣有97%以上的中小型製造業在廠內都一定會有庫存,生產現場則可以看到原料、半成品、在製品、成品都堆積著等待前往下一個工站。「這是一個暗示大家不要做太快的系統,同時也是一個做錯也不會停止的系統!」王慶華指出,當前一個工站的庫存堆積越多,為了避免閒置情況,下一個工站就會理所當然地放慢速度,而這也將拖慢生產速度。
所以台灣引興改變生產動線,除了讓前一個工站做完後就能立刻遞給下一個工站之外,也使線邊庫存最小化,只讓一個零件在生產線上流動。這樣一來,除了會帶給現場人員張力(被拉動的意思),避免自己成為卡站的焦點外,也養成了有異常就立刻停止作業並強制解決問題的習慣,避免做錯也不會停止的漏洞。無形中現場自然會形成一股越做越快(無浪費)的氛圍,並且確保品質的良率100%又譲加工時間短縮了。
顏色管理
台灣引興的現場是沒有任何一台電腦的。
「我的生產管理現場禁止用電腦,只有很簡單的生產指示板,透過顏色管理來掌握生產節拍,藉此百分之百保證產出顧客所委託的製品。」王慶華表示。
為什麼現場不用電腦呢?王慶華認為,要看電腦螢幕上的內容還得走過去看,只要(事前規劃妥)用顏色管理不需抬頭就能看見,是一種淺顯易懂的工具,讓包含現場讓包含現場的作業者、主管等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當下的進度到哪裡?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起到目視管理的「一目了然的機制」。
公車式生產送貨系統
由於台灣引興的L/T只需一天,自然當天就可以將產品送到客戶的產線上去。不過這也產生一個問題,假設一天之內要送出30種產品,其中更包含5種不同規格,並且送到5個不同的廠區,這樣就會導致運費及換模時間增加。
為此,台灣引興發明了「公車式生產送貨系統」,把客戶分成9大區,並將每一區細分站點。
透過計算最佳送貨路徑來安排生產順序的「產能配置」,按需生產,進而能滿足客戶及時化的需求、提升了雙方的庫存周轉率,縮短交貨L/T甚至運費也沒増加。
圖說:公車式送貨
利害關係人之角色
精實管顧公司
王慶華被稱為是精實管理達人,除了台灣引興做到精實管理的極致,他遵循TPS的精神「既已入道,就要弘法」,開設精實管顧公司,將TPS持續分享、幫助台灣中小企業。
由於台灣引興在TPS的卓越成效,讓慕名前來參觀的人次已經累積超過萬人。
轉型成效
投資減一半,產值多一倍
透過落實精實管理,台灣引興的投資及產值也產生巨大變化,從2007年一條產線要花費100%的設備費用,產值也為100%;到2018年時,設備費用已降至50%以下,卻創造出了200%的產值。
圖說:台灣引興總部
案例啟發
不要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
許多人都以為,台灣引興擁有這麼高效的生產模式,現場應該相當數位化吧!
但事實並非如此,王慶華認為,不要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要思考的是導入了一項新興科技是否真的能幫助到產線及產能?「要先將管理做到極致,基礎打好了再來觀察廠內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他強調道。
不過台灣引興從2007年開始導入精實管理,推動至今已成為工具機產業相當成功的典範之一,王慶華透露,未來計劃將導入機器手臂,藉由機器手臂來取代人工作業,不過目前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簡稱SI)仍有開發上的難度,所以仍在努力當中。